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周阳乐通讯员谭慧一点钱程
45年,足以让青丝染霜,却无法磨灭一份深植于心的感激之情。
60岁的苏先生是浏阳人,45年前因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接受了心脏手术,之后长期在外省务工。前不久荣休回湘的他,心中萌生出质朴又深沉的心愿:向当年那位在医疗条件艰苦的年代为他做手术的医生,亲口道一声“谢谢”。于是,一颗被精心修复了45载的心脏,在它的“缔造者”面前再次有力地跳动。
回湘寻恩
1980年一点钱程,15岁的小苏因活动后心慌、气促、出冷汗、头晕等症状,辗转求医,最终被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
在那个诊断靠听诊,手术靠肉眼,监护靠人力的年代,体外循环支持下的心脏直视手术,意味着巨大的未知与风险。然而,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外科的专家团队,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无畏的担当,毅然接下了这份生命的重托。在无放大设备的情况下,团队精准实施瓣膜交界的切开,顺利完成了手术,帮助小苏度过围术期的“生死关卡”,最终顺利出院。小苏身体逐渐康复,重返校园,开启了他崭新的人生篇章。
“这些年我在外务工,感觉身体特别好,没有什么异样。现在60岁的我还能肩挑200多斤的货物,步行走路十多公里不感觉累,这都是湘雅二医院创造的奇迹!”苏先生说。
岁月流转,身在异乡的苏先生从未忘记那份沉甸甸的救命之恩。5月19日,回到老家不久,他便向医院寄出了一封挂号信,也是他口中的“寻恩信”。
这份诚挚的寻找,深深触动了湘雅二医院医务部和心血管外科全体人员。凭借姓名、手术时间等线索,工作人员在厚重的历史病案中仔细搜寻,最终确认了当年的住院记录,确定了当年的医生为尹邦良教授。医院立马与苏先生取得了联系,与他约定了“重逢”日期。
一点钱程
疗效是最好的答卷
6月16日,苏先生满心激动地从浏阳赶往长沙。当年风华正茂的医生尹邦良教授已两鬓斑白,当年羸弱的小患者也已步入花甲。
四目相对,千言万语凝结于一次深情的紧握。苏先生紧紧握住尹教授的手,声音哽咽:“谢谢你们当年救了我一命!没有你们,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直都记得您的样子,还有当年您对我说过的话、为我换药的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这份历经岁月淬炼的感恩,令在场者无不动容。尹邦良亦百感交集:“患者的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成就。看到你生活幸福安康,更坚定了我们对医学事业的信心。”
当天,该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吴忠仕教授为苏先生听诊,并为他安排了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一系列专业检查。检查结果如同一份沉甸甸的“答卷”。“时隔45年,当年手术效果极其理想,苏先生的心脏功能保持稳定。这份答卷不仅印证了先心病矫治手术的卓越长期疗效,更是我国心血管外科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生动注脚。”吴忠仕表示。
从1980年到2025年,心血管外科技术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吴忠仕说:“当年需要开胸的手术,如今可通过微创完成;过去高风险的患者,现在预后显著改善。技术的飞跃如同火炬传递,代代接力,不断照亮更广阔的生命之路。”
如今,湘雅二医院践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逐步建立起先心病患者终身健康档案,通过定期随访、复查、术后康复指导等方式,为患者提供贯穿一生的医疗守护。
45年光阴,改变了容颜,革新了技术,却无法冲淡生命的温度。“这场重逢,是先心病长期疗效的实证,更是医患同心、共赴健康的动人诠释。它激励着我们,尤其是年轻一代‘心外人’一点钱程,不断精进技术——以仁心为灯,以技术为剑,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超越,将先心病诊疗技术推向新的高度。”湘雅二医院医务部主任、心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吴斯杰表示。
盈富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